自从周三凌晨起床看九三阅兵,好几天作息都没调整过来。拖到周五才开始看Khovanov同调,看了一会心里烦躁,晚上又找了好久港剧看,企图纠正一下粤语口音。偶然想起原先一直没看完的经典剧《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》,索性从头开始看完,算是了却一个多年遗憾。
起先没有抱着很投入的状态去看,毕竟最早的期待就是看近些年的港剧,剧情不至于太老套,不至于一眼看到头,这部既然有些年头,想必抱太大期待也不太现实。然而没过多久我就浸入到剧情中了——也许原因是粤语也是我的母语。共情心泛起,不知不觉也流泪很多次。第一次流泪是排骨仔刚刚来到广州南区警察局的时候,晚上偷偷在警局和奶奶通话,报喜不报忧。很难想象一个人能这么不幸,可是真的就是发生了,没有觉得他一个新人刚来大城市做错了什么,没背景没朋友,工作是奶奶卖牛换来的,好不容易勇敢一次,还要被污蔑成杀人犯,可是偏偏命运就是要惩罚这样的人。悲乎,我的学习机会又何尝不是家里人“卖牛”换来的吗,我在“广州”又做出了什么成绩了呢?只是心里委屈,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罢了。后几次流泪最印象深刻的是刘醒和九姑娘在教堂里戒毒,两人没有你侬我侬的肢体接触,但一举一动皆是情意浓浓;他们爱得高尚,不需要如胶似漆的拥抱来表达心中的感情,看的我很是羡慕,影真是不知道可以是这样的爱。
一开始会觉得,全剧的结局算是好结局:九姑娘最终回到广州,和刘醒重遇,周游世界,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都说到幸福生活了,难道还不是好结局吗?可是人生苦短,1949年两人分离,中间断了联系,未尝有一句话传递,1979年拨乱反正、改革开放之后,九姑娘才有机会从檀香山回到广州,一晃三十年,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十年啊!迟到的重逢,和久旱逢甘雨乃是天长地别,前者是在绝望中再绝望,把人生都烧干了,最后火苗渐灭,才碰到重燃的机会,可是又剩下多少了呢?所幸编剧依然未下狠手,没把刘醒牺牲在抗美援朝,不然大风吹过,你你我我,不过是时代的一粒沙罢了。
以前看主旋律电影,处处是对党的夸赞,指挥排布高瞻远瞩,尽显大帅风范;言行举止高屋建瓴,方法论和哲学信手拈来,党的光辉照耀四方,早已铸就胜利之师。然而,这样的人物却让我代入感很差,哪怕他们身处黄土山洞,我都不感觉处境艰难——一来我并不觉得那时的人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真能到这个水平,二来不得不让人怀疑:党在其中真是必须句句都提、句句不离吗?但是,在《义海豪情》中,我却看到了不同的表达,作为市井百姓,哪有那么多人真的能分清楚政党和政府的区别,帮日本的是汉奸,打日本的是游击队,仅此而已。抗战胜利后,民国是政府,共产党是新政府。必要在剧中,句句不离地彰显存在感呢?最后几集里面,隔篱邻舍互称同志,社会渐渐趋于稳定,九姑娘得以有机会回到大陆,我觉得这样的程度,就足够把日新月异的变化传达给观众了。
观剧后上豆瓣看评论,才知道此剧评分9.4,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了。还搜索了一下女主邓萃雯,竟也仍旧活跃,2025年还上了综艺《乘风破浪》。不过好像有点底边,略微愤愤不平了,何必让50多岁的老演员,在综艺舞台上一帮歌手偶像斗唱跳呢?只是感叹快餐文化荼毒社会,不知她是不是也会觉得委屈呢?